霞浦县洲洋乡利埕村王颂宾,他妈妈不慎摔倒,瘫痪七年了。王颂宾有兄弟三人,原先是兄弟之间以“轮伙头”的办法服侍母亲。可是,把瘫痪在床七十多岁的母亲转来接去,不仅不方便,还增加她的痛苦。如何能让母亲余下时日少受折磨,过得好一些呢?王颂宾心理有矛盾:只有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长期照看才能做好,可是,自己当司机,多数时间在外,照顾瘫痪病人该有多大的负担啊!回到家里,就把这个心思告诉了妻子,没想到,贤良的妻子一下就表示支持。
母亲住上一段后,就知道照顾瘫痪病人有多苦、多难了。不仅是病人的吃喝拉撒都要及时帮助,还因为是久病之人,食欲差,吃喝不能不调节;卧床时间长、心情不好,不能不抚慰;帮助病人大小便,做卫生更是不能担搁。而且这种侍候夜以继日,难望有尽头日子。怎么办呢?难道真的应验了“长病床前无孝子”么?
不,王颂宾全家用实际行动作了回答。
王颂宾首先从自己做起、把工余都充分利用起来,捡重的和累的事情做,坚持每日到母亲床前问安,出车回来,经常给母亲带些好吃的,并常常与母亲谈心,为她战胜病痛给予精神鼓励。妻子王冬莲,更是下了大决心,她辞去了临时工,把家里的大事小事,按轻重缓急安排好,自己克尽努力来侍候婆婆。她要管好婆婆三餐,尽可能为她调节菜肴,增加营养。还要给婆婆洗澡擦身,帮助大小便等,把脏活累活都揽下来。如每次给婆婆净身洗澡,从木桶里抱进抱出,就不厌其烦,不怕脏和累。有一次地板湿滑,她用自己身体抵挡着,避免了婆婆摔伤。
父母的榜样,感动了孩子。“我们拿什么来孝敬奶奶呢”?年纪还小的兄弟商量是:给奶奶讲故事吧!于是,他们就到处收集童话的,戏剧的,好听的,幽默的故事,到床前就指手划脚地讲给奶奶听,使她忘了疼痛,露出高兴笑容。
要说侍奉病人,一时一事的“活”,再苦再累都好办,难的是天天如此,年年如此。因为他们自己也有一份“养家糊口”的工作,而且,自己也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候啊。然而,王颂宾一家就认定服侍是报恩, 是儿女的天职,如此坚持了整七年。一家都是长病床前的孝子,被传为美谈。
|